第6章

与此同时,华清殿。

在华清殿的大殿之中,气氛和谐,君臣同欢。

殿中央,舞姬们翩翩起舞,如同一群轻盈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,舞姿优美动人,如同是仙女下凡一般,引得群臣的目光纷纷投向台下。

除了皇帝跟皇后坐在高台之上外,左边坐着的是九位皇子公主,右边坐着的这都是朝中大臣。

左边第一排一共坐了八个人,只有萧璟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第二排。

他心里明白不仅兄弟姐妹们排斥自己,皇帝和皇后也不喜欢他的存在,所以自然识趣的坐在了第二排。

右边第一排坐着的都是大靖朝的元老重臣,他们都是大靖国的顶梁柱,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,不过他们年岁已高,现在只是挂这些虚职,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权利,就比如皇后的父亲,太师周严汝,地位超然,备受尊敬。

右边第二排坐着的是六部尚书,左右侍郎也位列其中,他们虽然职责各异,但都是国家的重要官员。

宴席逐渐到了尾声,舞姬退场,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,原本热闹的场面变得有些冷清,只剩下君臣之间的低语和轻微的笑声。

萧璟坐在第二排,目送着舞姬们缓缓退场,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。

就在这时,坐在前排的首辅慕容文正突然站了起来,朗声开口道:“陛下,如今大皇子萧瑞已是我大靖储君,不如就在此地,略微考校一番,看看我大靖王朝未来的统治者胸中韬略,如何?”

萧凌云跟慕容文正对视了一番,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,“如此是好,朕也心存此意。”

萧璟心中不住冷笑,不过是早已经盘算好的流程罢了,做的如此唐突,也不怕别人笑话。

.......

大靖朝并没有丞相,而是实行的‘内阁制’,这一制度与传统的丞相制度有所不同。

在历史上,许多朝代都曾设立丞相一职,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。

然而,大靖朝的开国太祖皇帝在建立国家之初,对前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。

他发现,许多朝代的衰落和灭亡,往往与丞相的专权有关。
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自己建立的朝代中重演,大靖朝的太祖皇帝决定不再设立丞相一职。

可时间久了,太祖皇帝也觉得不妥,毕竟,没有丞相,便意味着皇帝要独自处理所有的政务。

又过了两年,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,提高朝廷行政效率,太祖皇帝设立了内阁制度。

内阁成员由皇帝亲自选拔和任命,他们都是有着丰富学识和经验的人才,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。

内阁成员与皇帝共同商议国家大事,提供建议和意见,协助皇帝决策。

这种制度使得大靖朝的政务得以高效运转,国家逐渐繁荣昌盛。

太祖皇帝深知,权力如果过度集中于一人之手,就容易引发权力的滥用和腐败,这也正是前朝丞相专权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因此,他将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议政权则赋予内阁成员,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,发挥集体智慧,而行政权则由六部官员行使,他们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,确保国家的日常运作得以顺利进行。

不仅如此,太祖皇帝将兵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里,决策权和指挥权都由皇帝一手把控!

如此这般,大靖朝有效地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,使得大靖朝的政权相比前朝更加稳固持,四海升平,国泰民安!

...........

慕容文正本就是太子萧瑞的老师,此番提出当庭考校倒也合情合理,他缓缓开口道:“太子,自从太祖皇帝打败瓦剌人,定都玉京,立国号为大靖后,已历时一百三十二年之久。”

“在这一百多年之间,天下百姓也从初始的穿不暖吃不饱,变成现在的安居乐业,衣食无忧的好世道。”

“不如你就以此为题,作一首诗,如何?”

萧瑞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,他起身上的台前,朝着父皇母后行了一礼后,又恭恭敬敬地朝着首辅慕容文正行了一礼。

天地君亲师,顺序不可乱了。

“父皇、老师,既然如此,那本宫就献丑了。”

萧瑞双手负于背后,垂眸沉思,不一会便笑着开口说道:“有了!”

萧璟都快笑出声了,演戏都不会,作诗焉能如此之快?

萧瑞抬眸,朗声言道:“百姓富足享安康,大靖吏治倍清明,万国朝拜共庆贺,四海之内皆安宁。”

“好!”萧凌云眼前一亮,“不错,真不错!”

那右手边第一排的周严汝右手捻着胡须,脸上笑意不止。

这可是他的亲外孙,日后就算是他撒手人寰,周家也不会因此无人照看了。

有了皇帝夸赞,文武百官们纷纷交口称赞。

“不愧是我大靖朝的储君,出口成章,出口成章啊!”

“此诗文采飞扬啊,最难得的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精彩的诗篇,实属难得啊!”

“我看太子可当的起诗圣之名啊!”

“........”

就在这时,三皇子萧正却站了出来,走到大殿中央躬身说道:“父皇,儿臣觉得即为太子需得文武双全才是,儿臣不才,愿以身为饵,讨教太子殿下的拳脚功夫。”

此言一出,大殿之上原本喧闹的声音骤然间变得寂静无声。

高台之上,皇后娘娘周宁皱了皱眉,她不停地冲着萧正眨眼间,示意他不要胡闹,可萧正却打定了主意,非要这么做不可。

萧凌云面色平静,淡淡道:“准奏。”

萧正大喜,“谢父皇。”

他看向站在一旁的萧瑞,平心静气道:“大哥,小心了,我可不会手下留情的。”

萧瑞脸色铁青,“好。”

大殿之上,萧瑞与萧正两人摆出了不同的架势,仿佛虎与龙的交锋。

萧瑞的八极拳,刚猛无俦,如同一头下山的猛虎,威力无穷;而萧正的猛虎下山,虽有其形,却少了那份内在的力量。

“大哥,小心了!”

萧正一跃而起,如猛虎扑食,向萧瑞发动攻击,然而,萧瑞的反应迅捷如风,一闪而过,而后一记重拳准确地击中了萧正的后腰。

“啊!”萧正没闪躲开,一声惨叫摔了出去。

那声音响亮得如同破碎的玉瓶,令人心头一颤。

下一刻,萧正的身体如断线的风筝般飞出,重重地摔在地上,痛苦地蜷缩着,无法起身。

萧凌云:“.......”

萧璟:“.........”

文武百官:“.........”

皇子皇女:“...........”

这就败了?

谁也没想到萧正叫嚣的如此猖狂,竟然一招就被太子给制服了。

其实,萧正和萧瑞的武力值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,萧正只是个明劲武者,而萧瑞早已经是暗劲层次了。

不过暗劲武者想要一招制服明劲武者倒也不是这么容易的。

萧正的招式虽华丽,但缺乏实战的磨炼,仅仅是空有其表,但萧瑞在皇帝的栽培下,已经有了不少的实战经验。

再加上层次不对等和萧正的轻敌,所以一招被制服,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
萧瑞没有得意,只是径直走了过去扶起了三皇子萧正,脸上带着愧疚之色,“三弟,实在抱歉,我......”

然而萧正却倔强着甩开了萧瑞的手,自己站了起来。

如此滑稽的打脸现场,可右边的官员们谁也不敢笑,在场的文武群臣都是朝中重臣,养气功夫做的都很是到位。

只是左边的皇子皇女们却不顾忌这些,一个个笑的很是开心。

萧正憋着脸不敢发作,但直到看到了哀王萧璟也在哈哈大笑,他顿时忍不住了,冲了过去指着萧璟骂道:“你这个废物,你有什么资格笑我?!”

一旁的二皇姐顿时脸色一变,“三弟,你喝醉了,别胡闹!”

“我没胡闹!”萧正心里一口气正愁发作不出来,索性直接冲着萧璟就全都涌了出来,“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贱种罢了,若不是今天大哥登基大典,他能坐在这里与你我列席?”

萧璟表面上不动声色,可看着萧正的眼神里早已起了杀意。

皇帝萧凌云听到‘贱种’二字,顿时也有些恼火,厉声道:“萧正!你要做什么?!”

萧凌云的呵斥之声瞬间吓醒了萧正,他意识到自己言语唐突后,连忙跪地求饶,“父皇,儿臣有些贪杯,犯了贪嗔痴念,还请父皇赎罪!”

“哼!”萧凌云冷哼一声。

下一刻,太子萧瑞也跪了下来,“父皇,三弟此行,完全是我这个做大哥的没做好,父皇若要责罚,就请责罚于我吧。”

很快,文武群臣们,也纷纷跪下为三皇子求情,“陛下,念在三皇子尚且年幼的份上,就饶了他这次吧。”

萧凌云跟皇后对视了一眼,点点头说道:“萧正,看在有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,这次就饶了你吧。”

萧正磕头谢恩,“谢陛下。”

“平身吧。”

“是,陛下。”

风波已了。

除了二皇姐用眼神示意萧璟莫要害怕外,没有一人在乎过萧璟的感受。

萧璟唇角微勾,泛起一抹阴冷的弧度。

算算时间,御林军,也该来了吧。

.........

与此同时,一道刀光划过,一颗项上人头顿时冲天而起,喷薄出了大量血液,血水从天而降,点点滴滴落在了李威的脸上。

他们已经来到了前往华清宫的宫道上,沿途只要看见了有太监宫女,必杀之!

一行人杀了一路,宫墙上都被鲜血染得发黑。

李威深吸了一口气,他并不是因为杀人而不安,而是因为这次是要造反了。

事成,他就是从龙之臣,可若是事败,他可就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,史书上少不得留下一笔骂名。

可他为了妻儿老小,不得不这么做!

“诸位,华清宫快到了,诸位跑步前进,随我冲过去!争取一炷香的时间攻到莲花桥上!”

“冲啊!”